三水吴肇钟唯龛著 – 白鹤派狮子吼拳经

三水吴肇钟唯龛著

 白鹤派狮子吼拳经

第一章   导言

天下之道,生于无著,无著混然,故无边隅,荡荡然若虚,惟虚为实始,实以心生,心生道立,道立体成,故心不可弃,弃心道毁,虽有体,尸耳,心无著,施无住,天下之道有不尽,故曰,语细天下莫能破,语放天下莫能穷,悠悠两端,可以方物,是谓中权。

译文

天下的规律,来自于无边际的宇宙,这个规律包罗万象,没有尽头,好象是似实似虚,但虚实际是实的开始,实来自于心(古代以心为思维器官,故沿用为脑的代称。,佛教名词。1.与“色”相对,泛指一切精神现象。2.喻事物的要旨、核心),如果心里明白了道,道才能真正占据你的思想,道的主体才能确立,所以必须用心研学道,但如果不用心研学道,尽管好象道的主体立起来了,其实没有内涵的,只是一个空架子,心没有定下来,道就不会真正得到施展,天下的规律道理是无穷尽的,所以说,钻研再深也研究不到道的最细微的地方,钻研的再广阔,也看不到道的尽头,道可以包罗整个世界万物,其中包含无穷的玄妙谋略。

第二章     心一

    老子言,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万物得一以生,大哉休哉,守一用万,据一临万,此道之根也,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较,高下相倾,前后相随,皆一以贯之,此道之因物自然而达用焉,所谓一者,贞而已,贞者,心之证也,故要于一贞,一贞,中不失,中不失,无有强弱,潜显相识。

译文

老子说,天有了道,才变得清澈,(古代哲学概念,“一”1.指万物的本源,“道”。2.指由“道”派生的原始浑沌之气。)能够很好的不断的理解和接受道,才能对道的理解越来越深刻(宁— Zhu),真正理解了道的精神,就会变得聪明机灵,世界万物得到道就会朝气蓬勃,得到了道就等于得到了极大极多,守住道就可以治理任何事物,这就是道的根本,有和无、难和易、长和短、高和下、前和后都是相辅相成的,这些都是由道来维系的,所以要坚信道,要坚定不移,只要坚持修行得道,就会保证道德准则,无论对方强弱都不惧怕,无论对方明枪暗箭都能识破。

 

心二 主技之心

大道不迹,其德常新,大艺无象,其法常在,吾何以知其常在,外不有象,内仍有心,心在技在,以心作象,吾是以知其常在,惟何以知其心在,技为百体之用,心为百体之君,百体用技,维命于心,百体虽未用技,惟心凛然以临之,温然而处之,心君既动,体虽未事于法,惟技已在矣,技在心在,消息系于心君。

译文

真正的道是没有形迹的,但客观规律始终是清楚的,真正的技艺是无法效仿的,但它的准则是永远存在的,外表虽然看不到,但是它的要旨与核心是实际存在的,要真正发现它的要旨,就可以发现它的存在,技艺是肢体的运动,心(要旨与核心)是肢体的主宰,肢体的运动听命于心(要旨与核心),如果掌握了要旨与核心,肢体虽然没有受过训练,但也有了一定的技艺,而且也懂得一定的法则,所有信息都是由心来主宰的。

 

 心三 自持之心

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,心宰定也,故心宰能一,则视大犹小,接小如大,等强于弱,处弱若强,内无所畏,而常兢兢,外若无(),而常察察,不以易为疏,不以弱而怯,恢恢然犹天之象,绎绎然如经伟之道,是以放之则弥六合,而无物足大,卷之则去藏于密,而无物足小,不大不小,心自在是,以故圣人万类举心。

 译文

泰山在面前倒塌也不害怕,是由于心(道)的主宰,所以心能主宰协调,看到大的如同小,遇到强的不害怕,遇到弱的不轻视,自己弱但不畏惧仍然象强者一样,内心不惧怕,外表不显露,但是经常自我审察,不会见到容易就疏忽,感到自己弱就害怕,大起来可以包罗万象,分析起来头头是道,如果放开则可覆盖东南西北上天下地,无所不包,如果细起来也是密到极点,没有什么可以比它还小,要做到不论大小,惟有用心(道),所以自古圣人说,无论做什么都要用心(道)。

 心四  练时之心

大气氤氲,磅礴两间,周然为万物之母,会于人体,洋洋乎充之者和,是其可珍,异乎常表,然而百用栓心,不贵难得之气,而贵易失之心,心失元丧,气以从涣,气涣而诸体惰,故心谨抱若握珠,深藏若置渊,镇全体而不动,故约天君内劲。

 译文

元气浓郁,充斥身体,它是万物的精髓,与人体相和,非常珍贵,

但是特别注意收心,气虽难得,但是更难得的是心,如果失掉了心,元气也就会随之消失,气涣散了,身体就会懒惰,所以收心要象手握珍珠一样小心谨慎,将其妥善存放好就象放在深渊一样,这样就会镇住你的躯体,就会有象天神一样的内功。

 心五 临敌之心

心弛不定曰鹜,思纷无主曰紊,心逐于偏,闭聪为利曰蔽,此三者,生于恍惚,曰恍曰惚,将为物夺,比之掩目夜弛,为方向所劫,非方向足为劫,而心实自劫之,心自劫则气浮,心,形也,气,影也,犹形乱而影不定,凡夫技击,患莫此大。

 译文

心不稳定就象鸭子一样,思想混乱就没有主张,心若是想偏了,就会只是考虑利益而阻住了自己的聪明叫做蔽塞,这三个现象都来自于恍惚,恍惚的意思就是神志不清,被物质的东西所迷,好象夜间走路,不明方向,其实不是因为方向不对,实在是心被劫走了,心被劫 就会浮躁,心主形,气是影,这样就会乱了形,影也同时浮动不定,凡是进行技击格斗,这是一大忌讳。

第三章     神一

有物焉,寥兮廓兮,莫知其质,磨兮()兮,莫得其实,是名曰神,宝剑在匣,光芒烛斗,明珠在椟,采耀四座,虚附其实,实形于虚,此神所以无质实,而有致际,凡心能一,气自沛然,心气交和,百体咸() ,于以孕育,而神遂沉酣自露,醇酒在壶,气味芬馥,非酒而酒自在。

译文

有一种物质,广大无边,没有人知道它的本质,怎么研究也得不到结果,这就是“神”。匣子里的宝剑,光芒四射,明亮的珠宝放在架子上,宝气耀眼,说明虚的要附在实的上面,实的要根据需要而行动,这就是为什么“神”不是实际的物质,但它是实在的,只要能专心如一,元气自然旺盛,整个身体都会受益,神就会象自己沉浸在自己酿造的美酒中一样,气味芬芳,虽然不是酒,但又好象有酒一样。

  神二

缭焉而在虚间,森焉如带霜雪,潜焉若龙之蟠,掀焉若狮之吼,猛烈于火,沉没于水,故不动则无形,偶动则凌厉,不必举肢动体,而已足辟易凡类,此比之骊龙之珠,麒麟之角,为万物之珍品。

译文

缭绕象在虚无的空间,寒冷如带有冰霜白雪,潜在水里好象蛟龙,翻腾起来犹如雄狮发怒,凶猛似火,沉静时好象潜在水里,不动时谁也看不见,动起来则凌厉异常,不需动用拳脚,足以将对方制服,这就好象是骊山(秦始皇的陵寝)之龙珠和麒麟(传说中的一种神兽)的角一样,是极其珍贵的。

 

第四章     意一

心之使曰意,意之用曰觉,是以主之者心,辅之者意,行之者觉,凡道之贞曰慧,故心为慧根,意为慧干,而觉为慧用,上下驰命,用布百体,有似邮驿,所以欲坚则坚,欲柔则柔,表里如一,大小无体,惟挚者宰之。

译文

由心主使就叫做“意”,意发生的反应叫做“觉”,所以说心为主使,由心产生意,而后由意产生行动,道的本原叫做“慧”,所以我们把心叫做“慧根”——就是慧的根本,意就是慧的躯干,而觉就是行动,心意觉三者在体内上下通达,好象邮寄一样,想坚就可以坚,想柔就可以柔,外表与内在统一,大小没有一定的形状,只有真正掌握的人才能够主宰。

意二

痫人恍惚,神明不守,此心劫于物也,劫于物,偏于动矣,意觉得其余感,恍惚无(),而物因之亦失其重轻,举重若羽,然此非体之力也,意感得心神之力也,故善求力者,固心气,坚意志,以力虽出于心,而达之者意,心强意坚,既坚遂伟。

译文

精神病人的精神恍惚,神志不清,说明他们的心被某种东西所挟持,这样就会偏于动,意和觉也会有些感觉,在这种情况下,物体会失去重量,举一个很重的物体就象羽毛一样,但这决不是他的体力很强,而是他的意念得到了心神的力量,所以懂得寻求力气的人,首先要镇定自己的心气,坚定自己的意志,而力气虽然来自于心,但是必须通过意来传达,所以心要强固,意志才会坚定,这样才会作到强壮有力。

第五章     气一

青天大圆,一气如掾,坤舆如轮,一气以旋,六合不紊,惟此维之,人之百体,何以充之,亦以此气,苟欲充之,何以积之,将以积之,何以养之,故气以善养而后积,能积而后充,能充而后能合百体,百体既合,方能为用,昔人谓积健为雄,气不充则体不健,体不健不足以为雄,所以气贵于能积,尤在善养而害在不适。

译文

蓝蓝的天就象一个大大的圆屋顶,道之气就象掾子(房屋顶上架着屋顶和瓦片的木条)一样,大地(坤)就象巨大的轮子一样,气在天与地之间行走,东南西北天地就是靠着这个气在维系,人的躯体也是一样的,用什么来支撑维系呢,就是这个气,气如何填充,如何积聚,如何保养,要善于养气,然后才可以积聚,积聚后才能聚合人体的各个器官肢体,才好调动使用躯体,所以古人说积聚强健才会雄壮,不充实气,就不会有强健,也就不会雄壮,所以积聚气是非常重要的,特别是要注意养气,不要做不适合养气的事情。

 

 气二

昔人谓听之以耳,毋宁听之以心,听之以心,毋宁听之以气,是耳所感者实,心所感者虚,而气所感者灵,盖百体虽肤发之微,气亦充实之实之,气以无空间故,所以善感而灵,其所谓听也,即感耳,是以气先心驱,故先心而感,所以听之以气,为感之极则。

译文

过去人说用耳朵去听,不如用心去听,用心去听,不如用气去听,耳听到的实在,心感受到的虚浮,而用气感觉到的最灵,人体各部位哪怕是皮肤和毛发这样的细微之处,同样有气在那里,气是无所不在的,所以如果善于用气,那就会是非常灵的,所谓听,其实就是一种感触,所以要先于心而驱动气,先于心而用气去感触,这就是用气去听,是感触的最重要的原则。

第六章     力一

天下之力,莫大于骤,莫测于虚,能骤于虚,故莫可御,大地辽廓,飘风折木,巨浸如镜,骇浪覆舟,骤于虚也,远骤于虚,莫知其备而已蓄,不意其至而已达,远程促时,激发生浪,故善放者,莫不尚是,是曰浪劲。

译文

天下的力,最大的就象暴风骤雨一样狂猛突然,最难揣测的就是虚幻飘渺,将狂猛之力隐于虚幻之间,则不可抵御,横扫大地,狂风摧断大树,聚集大水,掀起巨浪,颠覆船舟,这就是将狂猛之力隐在虚无之间,将狂猛之力显现的远离虚无,不知道其实已经有所准备,出其不意力已经到达,看似很远实际力的波浪已经激起,所以善于施力的人,都是如此,叫做浪劲。

  力二

昆仑山之祖也,沧溟百川之汇也,体力之生,虽在于筋骨,筋骨莫总于腰,故以腰为母,而会合莫大于气,故又以气为父,明其阴阳,子力所生,舒力为劲,放劲成势,势动为几,几,天下之至微者也,能防其微,此天下之达道矣。

 译文

昆仑山脉的根源,百川大海的汇聚,人的体力的增加生成,虽然看起来在筋骨,筋骨其实汇总在腰,所以腰为力之母,而会合各种要素最关键的在于气,所以气就象父亲一样,要明白这个父母银洋的道理,才能生出力来,将力舒展开就称为劲,施放劲就成为势,势动于毫微之间,如果能防住最微小的环节,就达到了天下最高深的道。

 

  力三

力之为用,非以多克寡,而以曲制直,力之发也愈曲,其激荡之势愈大,夫曲非不直谓也,集多方之力,曲折迅赴而已,盖力不外六,吞吐浮沉左右,能兼多方,同时发出,是谓曲力,凡刺物者,必旋其颖,此力之曲也。

 译文

力在使用的时候,并不是用多战少,而是以多变制不变,力的施放方式越多变,它激起的力量就越大,所以多变不是不直接的意思,而是集中各种力量利用各种方式汇集起来,再将其施放出来,所谓力不外乎六个要素:吞、吐、浮、沉、左、右, 能兼顾各个方面,同时发出的力叫做曲力,凡是制服者,都是旋转它的锋芒(力气),这就是用多变的力。

第七章     自然一

练技须从天赋体格自然为率

以我自然,用练天赋,则骨骼不变,而自然得体,得自然

体,是之曰和,和则曰体顺,顺则惟命以从,命从而用致,是以道止于和。

译文

以自己的天生气质,寻自然规律去修炼,这样骨骼就不会放生变化,而且自然得道,道与体自然和谐,和就会是躯体顺畅,气就会按照意愿运行,所以道的发展就在于和。

    自然二

施技以自然为度

天地以自然而转,日月以自然而运,万物以自然为生,法度以自然而功,揉于体势,每失自然,虽得所发,事倍功半,自然之说,先天之道也,惟善者能揭之,以复归无咎。

译文

天地的运动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的,日月也是一样,万物都是按照自然规律生长的,天地间是按照自然的规律为法度而发生作用的,如果只是牵强于躯体的姿势,而失去真正自然内在的规律,虽然可以有所成就,但是付出很多得到很少,按照自然规律去修炼,是符合先天之道的,只有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人,才能作到这点,而没有遗憾过错之处。

  自然三

        变技之道以自然为则

自然之法,动得其宜,故内外惧安,安则定而无虑,顺逆利害,从此而分,前来前去,后来后去,从来从去,不失其次,此正之和也,神明所系也,故自然者,顺于道,合于势,所谓动得其宜。

  译文

按照自然规律修炼,动得合理自然,无论躯体内外都很舒适得体,这样就不会有忧虑,顺其自然则利,反之则害,按照这个道理,前面来的从前面去,后面来得从后面去,边上来的从边上去,不要乱了次序,这样才是真正符合和的意思,也是神明的指引,所以按照自然规律去修炼,就是动要合理自然。

第八章    

盾御矢攻,鱼游鸢飞,各有其性,失其性,非其物,技击之道亦然,惕固者重自守,凌险者偏于取,用于长者谪其短,操于短者危其长,重于后者轻于前,聚于前者弛其后,曲以戒直,直不事曲,派流门户,各缘其旨,固旨不可失,旨失度乱,能本其旨,以推其末,又道之善也,方圆之规矩,旨也,亦性也,能悟其性,此先天之胚胎,推此性以及末,此后天之面目也,得其性以自成体,由是体以推万物,此哲人几道之梯也,固本性不可泯,旁末不可不推。

译文

盾用来防御,箭用来进攻,鱼在水里游,鹰在天上飞,各自由其本性决定,不是后天可以改变的,武术技击也是如此,稳重的人重视对自己的保护和防守,善于冒险的人喜欢进攻,用长兵器的弱点在于近处,使用短兵器的人危险在于远处,重视后面的人会疏忽前面,关注前面的人又会放松后面,研究技巧的与直接技击的不一样,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的宗旨教义,不能混为一谈的,宗旨是不能丢的,丢了宗旨,就乱了法度,按照宗旨行事,从细微之处入手,这就是道的德行所在,方圆的规矩,就是宗旨,也是天性,能够感悟到这个性,是天生的造化,能够推理天性至细微之处,是后天习炼的结果,得到这个天性而自成一体,再由此推论开去,这就是聪明的人得道的步骤,所以不能丢失本性,不能不注意细微之处。

第九章    

方圆之为度,体也,体禀其性,以至其能,剪性裁物,故体双刃,刀性斫物,故体单刃,受性为体,无性之体,犹尺无分寸,称无毫厘,虚有其表,欲其有济,难矣,方以盛,圆以转,本有性以成体,而帆浆柁各有度矣,拳式合身手步而为体,体虽各不同,然受于性则同矣,有异之同,不失其同,而体度昭。

译文

方形和圆形各自都有一定的规则和尺度,躯体,都是随性情用途的;剪刀是用来裁剪的,所以是双刃体;刀,是用来砍物体的,所以就是单刃体;有性情和用途的才可以叫做体,没有用途和性情的体,就好象没有大小长短,是根本没有用的,让这种体做有益的事情,是不可能的;方形器皿可以盛东西用,圆形物体可以旋转,因为有用途才形成物体外形,所以船上的帆、浆和舵各自的尺寸都因用途不同而不同,拳法也是这样,要符合人的身型、手脚招式,才能真正适用,每个人身体虽然不同,但是有了一定的规矩章法约束,就一样了;虽然这个一样里面存有不同,但是大同小异,而体的规则尺度就十分明显了。

 

第十章    

夫物有体而用生,用不以象泥,故致其功,盖用者为体所发,虚也,虚者实之役也,役为主用,故不可实,车轮一尺,驰骋万里,体于用也,善用者,功不在象,其道恢恢然,不可以迹,故如食蜜,无百花之质,而有百花之味,所过者化,出于体,而不以体象,是谓含铺吐醇。

译文

物体因为有用才有存活的意义,用不是简单模拟,所以能够达到效能,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功用,虚的时候,实际是实的表象,表象不能和实际一样;象车轮直径只有一尺,却可以走万里路;物体的功能是供来使用的,善于使用的人,工夫不在摹拟,而在根本,道,是自然根本法则,不能简单摹拟,就象吃蜂蜜一样,虽然它没有百花的形状,却有百花的味道;学武也是这样,处于形体,却不能单纯模仿形体姿势,这就是领会其中的真谛的意思。

第十一章     自信

知人则智,自知则明,自信则果,能自知,尤当自信,能自信,则无诖碍心,恐怖心,欢喜心,诖碍不尽变,恐怖不尽取,欢喜不尽固,殆皆悚志浮气,不足致用,故当自信,自馁则力殆,自振则神旺,神旺则心健,心健则气沛,气沛著百体而致能,故能强敌之强,盖气夺也,于是以知自信之福。

译文

充分了解别人的人就是智慧聪明之人,了解自己的人就是明白事理之人,自信的人办事才能有成果,能够自己了解自己的人,才会自信,能自信,就不会有被欺骗的担心、害怕之心和欢喜之心;欺骗不是经常的,害怕也是不会总有的,欢喜也不是永远固定的;这些都是会使人损害志气,不能要的,所以人要自信,如果自己放弃就会气力丧失,自己能够振作就会精神十足,心理健康,底气充沛,躯体就会健壮,能够比你的敌人强壮,这就是以气胜人的道理,所以要明白这是自信带来的福气。

 

 

白鹤派狮子吼拳经下篇      三水吴肇钟 唯( )著

 

第十二章    

法之于拳术,犹万物之于大地,无往而不生,理之于拳法,若元气之在于两间,无大不包,无小不纳,山岳洋海,毫发菌芥,无所不在,物虽万变,不能出元气而外之,法虽万变,不能出理而外之,盖理之为度,从支力之处,合发力之点,缀时为息,均合而得衡,中心安焉,无欹不正,故法乃应所当然之道也,而理实抉其所以必然之要,此天下之方,五寸之矩可尽。

译文

拳法对于拳术来说,就好象万物对大地一样,很多很多,拳理对于拳法来说,就象元气在天地之间,再大的物体也能包容,再小的物体也漏不掉,从高山大海到微小如细菌之物,元气是到处都存在的,物体虽然千变万化,也不能变出元气之外,法则虽然千变万化,也变不出理的圈外;以理为尺度来衡量,从力的支点到力量的集合点,用力条理有序、均衡,力量的支撑点稳定,这样的法就是符合道理的法,而道理的关键所在,就是因为它是天下的尺度规矩。

第十三章     法

法于体为主,于用为母,殆出于己者为体,运其体者为法,向于敌者为用,故体用表里,法在其中,夫唯言法,则体用在是,浮竹于水,不能使之下沉,投珠于盘,不能使之不转,推挽送迎,左右如轮。

译文

法是主宰躯体的,是实用法力的根据,从自己发出的就是体,运用体的就是法则,对于对手的就是实用,所以体主要是用在表面,而法左右其中,所以说到法实际是由体在运用,象竹子浮在水面上,不能下沉一样,算盘里的珠子,一定要旋转,一推一退,一来一往,就象轮子一样。

第十四章     攻守

数有奇偶,气有阴阳,奇偶相变,而易象成,阳阴相和,而百类育,拳有奇正,奇正相生,而法度成,此奇偶阴阳之变和欤,奇可为正,正可为奇,奇正相因,若虚实之不定,故击击而不击者,不为他人先,守之要也,守守而不守者,攻之窍也,适其度,攻守之义尽矣。

译文

数字有奇数偶数之分,气有阴有阳,奇数偶数互相转换,阴与阳的相辅相成,由此孕育了世界万物;拳法也有奇正之说,变化的和正规套路的拳法相辅相成,与拳法呼应,这就是奇数偶数阴阳的变换,变化可以改回正统套路,正统套路也可以变换出其不意的套路,这两中办法随时可变,而让对方不能知道其中规律,专门攻击那个表面没有打击的地方,不让对方占先,防守的准则是真正的防守实际并不是单纯防守;攻击的诀窍,在于攻击适度,这些就是攻与守的重要的规则。

善战者必不贪,让于易,邀于厄,以弱攻强,莫善于邀厄,审其情,察其势,度于虚实,出其不意,取其无备,所以制敌者,必重攻取,攻致敌则守有余矣,攻不致,则守不可保,故守附于攻,攻即所以守,攻不以守,而攻其所攻,此内固而外胜之法也,夫有多士,兵甲坚利,敌压境,乃不邀之于厄,以疾急取其不意,而待金城汤池以自固夫,故应敌重在攻。

译文

真正善于作战的人并不贪婪,让开那些看来容易的地方,引导对手进入危险的环境,如果是以弱攻强,一定要善于引导对手进入危险环境,然后观察形势,审看虚实,突然攻击对手没有意识到的地方;所谓制服对手,主要就在于进攻和占据优势,攻击对手才有利于自己的防守,如果攻击不利,那么就没有办法防守了,所以防守依赖于进攻,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,进攻而不单纯防守,这就是坚固内部而取胜于外部的法则,当敌人大兵压境的时候,应该快速的出其不意的攻击,使自己的城堡固若金汤,这就是在应敌的时候,一定要以攻为守。

 

大守不守,所以有守,小守力守,所以不守,守不在守,而在自固,夫能自固,守之至也,常山之蛇,击首尾应,击尾首应,击中则首尾相应,夫惟能应,则自固,此守之至也,固守之至也,固守在善应。

译文

真正的防守,是不防守,所以才能真正守住;只为了防守而去防守,其实守不住;所谓的不守,意思是说防守的真正要点在于巩固自己,如果能巩固自己,自然也就可以守住了;防守的一个典型例子,就是常山的蛇,当你打它的头时,它用尾巴来攻击你,当你打击它的尾巴时,它又用头来咬你,如果攻击它的中部,它的头和尾一起攻击你;所以只要能够快速对敌人的进攻作出回应,就可以巩固自己,这是防守的准则,坚固防守的关键就在于善于回击敌方的攻击。

 

第十五章     残

除蔓务尽,射虎须杀,蔓余复生,虎创能噬,所以搏象搏兔,狮用全力,百体为张而致能,此小心翼翼,不敢纵敌之意,须知稍一纵逝,敌势可复,故失莫大于纵敌,惟小心者,是以不纵敌,然后能致天下之杀,致天下之杀,是之为残。

译文

除野草时一定要除尽,打虎时一定要杀死,否则,野草还会重生,虎受伤了还能吃人;所以不论是与象搏斗还是和兔子搏斗,狮子都会用全力,只有动用全部体能时才可以发挥起最大功能,这就是谨慎对敌的用意,不能轻视对手,要知道稍有疏忽,对手就会卷土重来,所以失败的真正原因一般都是轻敌造成的,只有谨慎小心,不轻敌,才能真正杀尽天下对手,这就是残的意义。

第十六章     闪

体正而平是曰盈,体偏而狄是曰尖,转侧相交是曰运,器盈不动,所以寡变,惟尖易藏,惟运易舍,易藏莫知,易舍莫搏,周行若轮,用不犯硬,让不过远,避不过急,助成万法,在于转侧,是之谓闪。

译文

身体过正而且过稳叫做丰满,体态灵活而善动叫做伶俐,转动挪移叫做移动运行,容器如果装满东西则不易移动,所以变化就少,伶俐就便于躲闪,善于移动利于规避,容易藏的就不好发现破绽,容易规避的就不好与其搏击,五行互相制约,所以搏击时不要以硬对硬,但是也不要过度谦让,躲避也不要太过着急,灵活运用战法,主要是要运动(转动挪移),这就叫做闪。

第十七章     穿

不动则固,动则用势而舍守,隙之生也,在其转动之间,是可趋也,凡彼出未归,虽收未复,间也,间天下之隙也,取不隙,此弃利也,夫惟弃利,此天下之拙工也,既趋也,发之如射,名之曰穿,示向间也。

译文

不移动过多就会坚固,如果移动就需要用摆动姿势和用力,这样就会产生缝隙,在移动之时就会被敌方攻击,凡是发力没有收回,或是虽然收了但还没有完全收回时,就是缝隙(破绽),如果不利用敌方的破绽趁势攻击,就是放弃胜利,如果这样做,就是天下最大的笨蛋,如果趁势攻击,攻击猛烈准确,所以叫做穿(穿透破绽),目标就是对方的缝隙。

第十八章     截

势之本曰力,力之干曰劲,劲之成曰势,势之始曰几,是以彼力未发,则禁其出,彼势已过,则乘其殆,禁出则困,乘殆则陷,上下横直,如观五行,五行生(克),刚柔循环,用柔克刚,以强胜弱,务事于几,是之曰截。

译文

势的根本是力量,力量的关键叫做劲,用劲发力时就成势,势在开始时叫做几,当敌方的力量还未发出时,则尽力阻止,如果他的势头已经过去,则乘机攻击,阻止敌人发力就是困住对方,乘势头过去攻击就一定会得益,这就象上下左右,或是五行一样,都是互相制约又互相依存的关系,用柔来克制刚强,用优势战胜弱势,一定要抢在势头的前期,这就是截的道理。

第十九章     变化

音不过五,善变之不可胜听,色不过五,善变之不可胜观,味不过五,善变之不可胜尝,是故顺其变而变之,不可尽,和其变而变之,不可方,若循环之无端,阴阳之不定,无上不下,无去不复,无静不动,无夷不险,不陡不平,因敌之势不可执象,是谓通变为圆。

译文

声音不过有五个基调,但善于运用则变化无穷美妙动听,颜色也不过五种基本色调,可是善于绘画的人使它变得美丽无比,味道也不过五种,可是厨师却使它变得可口宜人,所以善于按照其内在规律发展变化的,就会变化无穷,结合它的变化而变化的就没有什么限制了,如果这样就会循环不尽,难辨阴阳,看不出上下来去,没有动与静的区别,也没有任何间隙,所以使敌人辨不出破绽,这就是所谓的圆滑的变化。

第二十章     临敌一

害莫大于轻敌,轻敌心粗,心粗气浮,气浮必自窳,窳,敌之利也,故须张胆,尤重小心,视生虎如死虎,临死虎如生虎,置体于形外,无强弱大小之分,立心胆于象中,则致能而用果,形外则不惧,象中则不敢轻,不惧不轻,大敌若小,故善战者,不知有敌,亦不时无敌。

译文

最大的危险在于轻视敌人,轻视敌人就会气浮心躁,就会动作粗劣,这样就会给敌人以可乘之机,所以胆子要大同时也要小心谨慎,将死老虎当做活老虎来对待,将功法用于体形之外,无论敌人是强大或是弱小,都要树立必须胜利的信念,将能力充分发挥出来,产生胜利的成果,不惧怕敌人强壮的外形,也不小看外形看似并不强大的敌人,不害怕也不轻视敌人,对强大的敌人发现其破绽而将其看作弱小的敌人,所以说,善于作战的人,不知道谁是敌人,但又随时会有敌人。

临敌二

临敌在心,畏我侮敌,畏敌侮我,不可不知也,致人而不致于人者,必待之要,夺人而不夺于人者,心战之机也,以体为用,以心为主,心主静以为里,体主动以为表,审其表里,知所轻重矣。

译文

要用心去面对敌人,对敌我双方情况都要了如指掌,要作到主动行动,要善于钳制敌人,而不能被对方钳制,这就是心理战的作用,要以体为行动的外表,以心里的战术技法为引导,用心去应敌,要知道这里的体与心的轻重所在。

第二十一章   开合

盈虚相因,道常无为,故将欲歙之,必先张之,将欲取之,必先与之,将欲险之,必先易之,然后知阴极阳生,阳尽阴复,故张不极,合不尽,合不尽,张不极,张不极,张合无迹,敌察不易,此盈虚消息,广狭相因之理,知此其用不困。

译文

实与需相互联系,道理通常讲的是无为而治,一般是在吸气之前,先要吐气,在功法上就是想抓住某个机会之前,却在表面上显示是放弃,这就是阴到了极点阳就必然出现,阳到了尽头阴也同样会重来一样的道理,放的时候不彻底,也就无法做全力的吸气,不能尽全力的吸,同样也就更加不能彻底的放,什么时间张,什么时间合,张多大,合多少,完全没有迹象,这样对手不知道你的动作规律,这就是实与虚、宽和窄的辨证道理,懂得这个道理就会使用将事态或动作控制在一定范围里的法则。

 

第二十二章 克破

金刚石,物之至坚也,羚羊角足以破之,天下无至坚之物,犹百足虫之至敏也,而蚯蚓足以死之,物有所制也,拳无至固之式,以力有所偏,偏,败征也,又如五行,各有生克,克则相制,直以横破,横以直取,夺其偏也,此殆五行生克,循环不已之道乎,故天下之至坚,无不可摧。

译文

金刚石,是物体中最坚硬的,可以用羚羊角可以破它,天底下没有不可破的极坚硬的物体,就象百足虫的克星,是蚯蚓一样,动物之间都是有相互制约的,拳法也是没有一定的最厉害的招式,关键是用力不正确,就会出现破绽,又象五行,相互之间也是制约的,直要用横破,横要用直攻,这就是攻弱点的道理,也就象五行一样,总是互相克制的,所以天下没有破不了的最坚硬的物体,也没有摧毁不了的物体。

 

第二十三章 动静

得天下至动,当求天下至静,以至静之静,而驭至动之动,则天下之至动,翕然而唯命,而动益智,夫轻则易动而躁,静则能宰而重,故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,以根镇末,犹以君宰臣,是以动中求静,静中有动,动静摩荡,表里齐一,所以守如处女,出如脱兔,处女天下之至静,脱兔天下之至动也,知此可强。

译文

打天下必然使天下大动,治理天下一定要求静,以最静的静,来驾驭最动的动,才可以治理天下动的根源,但是动可以出智慧,动的坏处在小动就会使人浮躁,用静来主宰就可以变得稳重,重象是轻的根,静象是烦躁的主人,所以用根来镇住末,用君来控制臣,这就是在动里求静,静中又有动的道理,动和静有机的结合,表面和内功协调,就可以防守时象一个处女守护贞洁一样,发功就象一只突然起跑的兔子,看似贤淑安静的处女,其实是最强的人。

 

第二十四章 刚柔

技有刚柔,非法之刚柔也,非体之刚柔也,乃道之刚柔,刚主内,柔主外,刚主内则自强,柔主外则善应,刚柔呼吸,而万体均立,体立而用致,夫内刚则敢,敢则不懦不怯,外柔若虚,虚则不执,冲气为和,和,气之正也,有偏则悖,故易察也,易察则智,内柔外刚,内柔则懦,外刚则躁,躁进不克,内主则惶,而于是居行失矣,自陷之道也,故刚柔之道,不可不审。

译文

拳技有刚强也有柔韧,并不是什么牵强的办法作出的刚柔,也不是躯体的刚柔,而是武功最高境界的刚和柔,刚主要在内心,主内,内心里刚,人就会强,就会有胆识,有了胆识,就不会惧怕任何事物,外表柔韧,显得谦和虚心,不会固执偏颇,刚与柔用气来调节,和,就会走正气,有了偏颇就会马上发现,进行调整,这就是聪明的做法,反过来说,内部要柔的话,人就会胆怯,外表刚强就会产生浮躁,匆忙的进攻敌方,就会产生浮躁盲动,而这样的进攻没有成果,又会产生惶恐,自乱阵脚,所以一定要重视刚和柔的法理。

第二十五章   宾主

孙子有言,无惧其来,毋恃其不来,恃吾有以待之,待之,宾主之别,攻守之道也,是故先者有形,待者无形,有形事之主,无形事之宾,先客观以为察,夺主动以为用,此善为事者,不肯为天下先之意也,不肯为天下先,则宾主形成矣,致人而不致于人之旨达矣,隐显之道判矣,夫隐显判,则隐者易为应,显者易为夺。

兵法家孙子说过,不怕敌人来,不是说我有恃无恐,而是我有一定的章法对付,就象有主人和客人区别一样,进攻和防守也是有先来后到的规矩的,先下手的人一定先暴露行迹,而防守之人一定是没有行迹暴露的,有先形的人就象主人,没有先形的人就象客人,客人可以先观察而后动,可以争取主动,这就是善于用功法的人的不愿先出手的意思,不先出手,就可以形成宾主关系,不用武力就可以占据上风的意愿就达到了,也好象是明处和暗处的道理一样,显处的人的弱点容易被发现,暗处的人容易对付敌人,明处的人容易被打败。

 

第二十六章 阴阳

天有昼夜,昼尽则夜,夜尽则昼,故物极则反,拳术之有阴阳,犹是耳,上者为阳,下者为阴,吐者为阳,吞者为阴,右者为阳,左者为阴,仰者为阳,俯者为阴,开之则阳,合之则阴,动则为阳,静则为阴,师其法,动其极,所以易其变,变易则不可知,不可知,则智者不能尽,是谓活法。

译文

大自然有白天和黑夜,白天过去了就是黑夜,黑夜过去了又是白天,事物到了尽头自然就向反面转化,拳术里的阴阳就是这个道理,上就是阳,下就是阴,吐气为阳,吸气就是阴,张开就是阳,合拢就是阴,动就是阳,静就是阴,学习功法,要学会其中的道理,学会变化,善于变化就使敌人不知道你的下一步行动,这就是活用拳法的道理。

 

第二十七章 蓄势

猛兽之将搏, 缩其爪,露其齿, 迥其睛,而耸其脊,所以者,蓄其势也,是以疾前者必先退,猛跃者必躬腰,鸷鸟之击,卑其飞,敛其翼者,亦即此意也,故知势者,必善谋所以蓄,能善蓄,方能善放,故欲善放,先反其本,弓引满,而后矢之去也疾。

 

译文

凶猛的野兽在搏击时,都是先缩回利爪,露出牙齿,转动眼睛,而耸起脊背,所以这样是因为要做出态势,激发力量,就是说凡是要向前猛冲的人必然先向后退,要猛的跃起的人一定先躬起腰来,老鹰在搏击时,肯定先折起翅膀,都是讲的这个意思,要发势的人,都是先积蓄力量,善于积蓄力量的人,才是善于释放力量的人,所以一定要从根本上认识这个问题,只有将弓拉满,箭射出去才会有力量。

 

第二十八章 顺势

势在己者不可逆,逆势则抑,抑则洼,洼,隙也,不可以隙,所以宜顺,顺,则圆,圆,无偏倚侧重以自失,犹称之有权,恰与物为衡也,能得其衡,所以能尽天下之正,而无轻重之偏也,是故求不偏则宜圆,求圆则不宜抑,求不抑则不可逆,此天下之顺也,能顺,则敌无所据,无所据,则不能因我为利,故曰能顺则健。

译文

如果势已经发出就不能马上收回,如果强要收回就是逆势而动,这样就会对自己产生抑制,使自己的动作出现空隙,为不产生空隙,就要顺势而动,只有这样动作才会圆满没有破绽,才会使自己的动作协调保持平衡,就像天平等度量衡器一样,如果动作协调符合自然规律,就是平衡了,这样就会保持正确稳定的态势,不会出现闪失,所以要作到稳定圆滑没有破绽,顺其自然,不要逆势而行,这就是顺的道理,敌人就不能发现我们的破绽,不能发起对我不利的行动,只有顺,才会健。

 

第二十九章 借势

顺水行舟易以达,背风而驰易以远,势使然也,故借物之势,以为己势,是谓因势,因势而利导之,己之益也,故能借势,则力俭而发锐,体逸而功远,在用人之力也,能用人之力,复归于自然,无逆道之适也。

 

译文

顺水而行的船很快可以到达目的地,背风而行只会越走越远,这就是势的道理,要学会借助他人或自然之势作为自己的势,这就是因势的道理,借助他人之势而加以引导,使自己获利,能够借助他人的势,自己少用力气而发出较强大深远的功力,关键在于会借用别人的力,能够借助他人的力气,然后重新恢复自然,就是不要强行对抗而是借助顺应他人之力的道理。

 

第三十章 运势

夫滚圆石于千仞之山,石虽不巨,当之者碎,势使然也,故力犹圆石,不滚于千仞之山,虽动不锐也,彼天地以运而常新,星日以运而常明,拳技亦以运而常劲,滚圆石于千仞之山,所以运之也,能运则势,有势斯劲。

 

译文

如果一个圆石从万丈高山上滚落下来,石头尽管不大,但凡是遇到者一定会被碰的粉碎,这是势的作用,力就象圆石,如果不是从万丈高山上滚落下来,就是动也不会有什么力量的,就象天地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而保持每天都是新的一天一样,星星和太阳也因为运动而保持光亮,拳法更是如此一定以经常运动保持力量,圆石从万丈高山滚落下来,就是运动的结果,能运动才会激发势出来,有了势才真正有力量。

 

第三十一章 解势

逆势不如让势,借势不如乘势,封势不如分势,然而彼束宜闭,彼张须分,闭之则不达,分之则力散,散,不得以聚,则薄,左不得以右,右不得以左,失所联络矣,所以溃军不斗,故善用兵者,能使敌军不整,解其势也,是以堵其出入,断其联络,则力涣而用失,如是,则猛兽不据,攫鸟不搏,而蜂虿虺蛇不螫矣,故曰筑坚堤防川,不如疏河泄水,分其力,所以解其势也。

译文

面对敌人的强势,硬顶不如回避躲让,借助他人的势不如乘其势,封堵他人的势不如分散他人的势,但是如果他是(),如果他人是张开的就要分散他,封闭是他的力量达不到,分他的力量成散开状态,不合在一起,就失去力量,左右不连贯,使其动作不协调,所以会用战术的人,能分散瓦解敌人,解散敌人的势,这就是要堵住他的进出关口,切断他的联络,这样敌人的力量就会因散而流失,如果能做到这点,猛兽也没有什么可怕的,凶禽也奈何不了你,凶狠的毒蜂和剧毒的毒蛇也奈何不了你,所以古人说,构筑坚实的防洪堤坝,不如象疏导河流洪水那样,分散他的力量,解散他的势。

 

第三十二章 结言

真道若浅,真理若平,道浅而不可极,犹天易见而不可测,海易涉而不可量,理平而不可尽,不尽之平,而天下之曲折咸在,惟极平浅,所以物在道中而不自知,故君子求至道。

译文

真正的拳法道理好象很浅显,真理看起来很平常,但是看似浅显的道理深不可触到底,象天很容易看到但是无法看透、海水可以跋涉却无法测量一样,真理看似平常却要无尽的追求,是一种需要无尽追求的平常,虽然天下看起来曲折委婉的事物很多,只有终极的真理才是看似平常而浅显的,这就是大多数人身在其中而察觉不到的情形,所以只有真正的君子才去追求终极的真理。

6 Comments

  1. 不错好东东啊 ,谢谢了~http://www.afvvv.com
  2. 非常感谢楼主,正需要这些资料。http://www.afvvv.com
  3. What's up it's me, I am also visiting this website on a regular basis, this website is truly nice and the viewers are truly sharing good thoughts.
  4. 不错的文章,内容观念明确.
  5. 好文章,内容淋漓尽致.禁止此消息:nolinkok@163.com
  6.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。

Leave a comment